第1418章 十年磨一剑(1 / 2)
而从海军的招标前的态度来看,他们更倾向于一步到位的重型舰载机方案。
如此选择一来是反介入作战的压力促使海军不可能先解决有无问题在慢慢的徐徐图之,毕竟没有战斗力的航空母舰就等于活靶子,海军已经在第一代核潜艇上吃过这种先解决有无问题,再慢慢升级的亏,因此不想在舰载机上重蹈覆辙。
二来也是为后续的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毕竟重型舰载机的战斗力更强,改装余地更大,无论是瓦良格号这种滑跃式起飞航母,还是未来规划的弹射起飞航母,重型机都可以轻松升任。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海军在列装苏—20和苏—30mkk2等一系列苏系列重型机后,对这个系列的作战飞机的评价颇高,再加上从乌克兰获得的t—10k-3型舰载机原型机同样是前苏联在苏—27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产物。
海军再考虑舰载机人员培训,后勤维护和操作习惯等细节后,对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歼—11改更青睐几分。
从初步的招标结果来看,并没有超出业内的预期,对歼—11改的评价颇高,反观中国腾飞的fc—21舰载机方案,虽然加入了当今航空界堪称前沿的局部隐身性能,但整体终究只是个中型机的架子,与海军期望的重型机的心里预期差距着实有些大。
因此哪怕在技术上fc—21舰载机方案强于歼—11改,但却没有在初步的竞标中得到海军方面的多少认可,只给了个“技术方面可取,潜力方面不足,整体成熟度不高”的评语。
这在比较含蓄的国内军用装备招标中几乎就是淘汰的宣告,尽管整个招标过程分为三轮,初评、中评和终评,且最终的终评占比达到60%,可没人把最后的终评当回事儿,因为往往在初评时,部队相关部门就已经达成共识,后面的两轮基本都是走过场,想翻盘比孙猴子破五指山都难。
反正这么多年陆、海、空、第二炮兵的装备招标,初评不过的就没有谁在后面两轮能翻盘的,都是陪跑到最后捞一个备用型号就算好归宿的。
如今中国腾飞的fc—21舰载机方案就面临这么一个尴尬的局面,这也就罢了,关键是海军方面对fc—21舰载机方案评价并不高,也就是说整个招标结束后估计连个备用型号都捞不到。
这对中国腾飞来说就不止尴尬,而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且这则失败甚至会影响中国腾飞未来20年的发展。
没办法,实在是丢掉舰载机这个项目不但预示着中国腾飞过去二十多年深耕舰载机的努力付诸东流,未来中国腾飞在军用航空器方面也将因此裹足不前,只能作为国内几大军用飞机生产商的配套,而无法成为真正核心主导者。
这对包括庄建业在内,整个中国腾飞上下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若非如此,中国腾飞的高管们也不可能做出类似冯涛的表态。
那就是得不到海军舰载机的招标,就干脆停止对招标获胜者的配套支持。
要知道如今的中国腾飞早已经是国内最重要的高端航空材料和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商,就连国际上的部分航空制造商都对中国腾飞的依赖日益加深,就别说国内这些个友商了。
如果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真敢撕破面皮吞下舰载机项目,中国腾飞就敢断掉他们的高端铝锂合金、先进碳纤维、专用航空生产设备甚至是航空发动机!
当然这话不能明说,毕竟都是国内的兄弟厂,明着干势必会招来上级部门的干预,但却可以背后耍耍手段,卡一卡东北航空工业集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