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航空动力核心机(2 / 2)
因为腾飞航空动力制造厂的航空动力研制经过对美国两家公司的技术吸收,再加上本身产品的实践,逐步从一个型号、一个方案、一个专门生产配套的单一模式,开始向以核心机为主要架构,配套环节加强的,核心复合模式转变。
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模式转变,除了庄建业可以引导外,主要还是因为腾飞航空动力制造厂的底子太薄,虽然有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作支撑,可终究比不过那些有国家做背书的航空动力厂。
若是腾飞航空动力制造厂做的是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话,说不定还能有所改观,毕竟部委从六十年代开始就极力推进大推力航空发动机项目,不管型号怎么变,路线一直再坚持,所以无论那个厂,只要区做,就会有或多或少的经费支持。
可腾飞航空动力制造厂基于当时的无人机,做得是小型燃气涡轮动力装置,这就很尴尬了。
倒不是部委不想帮,问题是在国内产业结构中,小型燃气涡轮动力装置一般归属于航天部门,因为这是他们导弹上的配套;航空部门的飞机配套的是大功率。
腾飞航空动力制造厂的东西不大不小,正好夹在中间,航空部门有心想扶持可顾虑航天部门的态度,航天部门又有些自我封闭,根本就不待见腾飞航空动力制造厂。
于是那几年腾飞航空动力制造厂真的是猪八戒照镜子,只能苟着猥琐发育。
这个状态直到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成为横跨航空、航天两大业务的改革试点,这才得到应有的重视。
然而要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等到这类天上掉馅饼,估计坟头草都能埋人了,腾飞航空动力制造厂也是一样,要是盼着试点落地,真的是死透透的。
所以如何更好的把产品推向市场,同时降低成本,就成为腾飞航空动力制造厂在试点落地以前那段时间最核心的经营思路。
推向市场不用说,基于d—20和d—30系列的冷热电联装置的市场占有率还算可以,市场化的成果非常不错。
至于降低成本方面,腾飞航空动力制造厂用的便是核心机思路。
没办法,腾飞航空动力制造厂小身板儿要是跟其他航空动力大厂一样一个型号,一套思路,一套方案的,根本就耗不起,如果型号成了还好,可航空动力失败的几率极大,万一垮了,估计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恰恰这个时候,腾飞航空动力制造厂通过对t—6系列apu辅助动力装置和tpe331系列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研究,发现这两款动力装置的功率、大小甚至用途都不同,但是从压气机、燃烧室到涡轮这一段的结构、运转模式、工作特征极为相似。
剩下的进气、空气压缩、喷口更多是以这段核心设备的不同设备的衍生。
有了这个发现,腾飞航空动力制造厂上下有种立时顿悟的感觉,既然航空动力可以基于核心设备进行不同任务的衍生,那成本不就可以大大降低?
于是腾飞航空动力制造厂就这么在姥爷不亲,舅舅不爱的情况下,无意间推开了一扇通向金光大道的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