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章 怨气与坏主意(2 / 2)

加入书签

对县里能够开销的资金,早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去年应该给干部发放的五项文明奖,至今都还没看到钱在哪里。可杨再新一句话,就抛出去三百万!

这笔钱,本身就不是开销范围内的资金,要筹措这笔钱,也不知到哪里去弄。张庆生在办公室生气,觉得反正不是他给出的承诺,索性让杨再新一来就无法兑现自己向外的承诺,好好丢一下脸,免得自以为是,对县里的工作胡乱开口。

教育上的资金投入已经够大了,人多,仅仅是人头工资这一项,就是县里最为沉重的负担。每年筹措的绩效奖励、五项文明奖励,教育这一块也是占据大头的。

如果说,教育这一块的人员减掉一半,县里财政的压力就会小多了。或者说,将这三百万资金,承诺给正府体系的干部,至少每个人都可分到几千块。如今,正府体系也为每个月的下村补贴、车油费、误餐费等筹措不到钱,没法发下去,县里将这些可发放的项目,都下到乡镇自己来承担。乡镇哪有途径可筹措钱来解决这些资金,自然是将各月的表册对方在会计资料柜里。

乡镇的干部,对县里这样做也是怨声很大,因为国家的政策在人头里是有补贴的。这也是高台省各地干部,为什么工资比江上省要高出一截的原因。

到广林县这里,从好几年前,就将干部的一些款项扣留在市里。市里截留一些,给县里划拨一些。这些钱,作为县里工作运转的额外部分,本应发给干部个人的,却转变了使用途径。对干部而言,绝对多数的人,都不知这些钱的。

被扣留的钱,主要就是文教卫系统的人头,这些系统里的领导自然不敢站出来争。也不会有谁肯给这些人说一句话,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运作,县里领导印象中反而成为一种必须的做法。

张庆生更生气的是,杨再新对县里的情况完全不熟悉,不知县里财政的压力有多大。到县里后,还不主动与他沟通、请教,再说,杨再新实际的人事岗位还留在江上省省部二处,到广林县来,不过是挂职的性质。

这一点,外面的人或许不知,但他是知道的。如果不是钟泰云亲自送杨再新到广林县,如果不是钟泰云很明显地表示市里对杨再新的支持态度,在张庆生想来,杨再新到广林县后,根本就不能沾县里实权的边边。

直接找杨再新谈县里财政的事情,张庆生又觉得不愿意。自己为什么要主动找他?县正府这边,谁说了算,大家会听谁的,到目前都还是未知数。张庆生觉得,这个局面拖得越久,对他越有利。如此,最好是杨再新这个新县长,两三个月都在熟悉情况中,那广林县具体的政务工作,各局、各乡镇、各副县长都独自运转,将县长的职位架空,那才是对广林县领导们最有利的局面。

而这样的局面,也不是很难形成,完全看杨再新这个新县长在具体的工作上面如何把握,如何插手各方面的工作。这是很考人的一关,没有工作的经验,是不容易做到的。

对一个主官而言,会掌控、会用人,会支配手里的权力,才是最大的成功与智慧。

张庆生知道杨再新的履历后,觉得这个年轻人绝对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一来就直接担任县长职位,没有副县长的过渡期,肯定缺少一些手段和经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