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处逢生 第13章 新手上路(1 / 2)
“真难想象,深秋时节的北极圈之内还有如此温润的地方!”
尽管身上依然穿着深色的冬季军服,站在“提尔皮茨”号舰桥上的冯.林格将军却早已脱下了厚厚的手套,脸上的表情也如沐春风般的愉悦。当然,能够赶在一场海上风暴来临前进入安全的避风港,对于任何一位船长来说,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经过连夜的快速行驶后,以“提尔皮茨”号为核心的德国北方舰队,在没有遭到任何骚扰的情况下驶入了挪威北部重要港口特洛姆瑟。由于所在海域因有北大西洋暖流通过,这座港口终年不冻,而且各月气温都相差不大,即便在最寒冷的冬季,气温也很少低于零下10度,10月的平均气温亦在零上3度左右。
与舰长林格一同站在舰桥上的张海诺,目光停留在那些忙碌的舰员身上,脸色却显得有些严峻。根据德军驻挪威北部气象观测部门的报告,一场来势汹汹的暴风雪即将扫过挪威西北海域,初步估计,这将是一场十年一遇的暴风雪,持续时间很有可能超过三个星期!
舰队虽然没有因为意外的暴风雪而遭受人员和装备上的损失,但气象部门的报告却彻底打乱了张海诺的时间安排。暴风雪袭来的时候,“提尔皮茨”号和“彼得.施特拉塞”号这样的庞然大物出航或许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随行的驱逐舰和鱼雷艇恐怕就没有那么强的适航能力了。所以,摆在张海诺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让整个舰队呆在特洛姆瑟直到暴风雪停止,要么带着几条吨位较大的战舰冒雪北上,在预定时间协助迪特尔的山地步兵向摩尔曼斯克攻击前进。
两个选项各有好坏,张海诺一时间也拿不准究竟怎样做才能对战局起到最积极的作用,而就在他率领北方舰队出海作战的这段时间,东线战场形势也在不断演进——德军完成了对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这两个包围圈内苏军的清剿,俘获苏军60余万人,缴获装备无数,扫清最后的障碍之后,德军先头部队已经抵近距莫斯科60公里的莫扎伊斯克。
不过,尽管在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包围并消灭了大量的苏军有生力量,但德军却在“时间”这个最为关键因素上遇到了麻烦:俄国的雨季开始了,道路很快变成泥河,坦克走不多远就陷入泥潭中,轮式车辆更是难以前行。古德里安的装甲集团军坑陷在奥廖尔到图拉之间的公路上达几天之久,一切补给只好依赖空运。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
*******************
召集舰队主要军官商议之后,张海诺决定还是先留在特洛姆瑟看看情况,并向海军司令部发去电报,要求他们加紧对英国港口的侦察,以尽可能确定英国本土舰队各主力舰之动向。同时,他和迪特尔的指挥部取得联系,希望山地步兵们先继续稳固在扎波利亚内尔一线的阵地,待舰队和后续援兵抵达再图进攻一事。
当天夜里,一场猛烈的暴风雪如期而至,这也使得有着“北方之门”雅称的特洛姆瑟气温陡降。考虑到舰上取暖需要消耗宝贵的燃料,而在这种天气条件下敌方海空军抵近攻击的可能性无限近乎于零,张海诺带着他的舰队指挥部以及相当一部分官兵上了岸。
在德国驻军的安排下,张海诺和他的主要军官住进了距离码头仅一步之遥的古堡之内。这座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挪威城堡,原本是拱卫特洛姆瑟港的要塞,但俯冲轰炸机一类的现代化兵器使得部署在这里的加农炮成了仅供游人参观的摆设,德军进驻之后,没怎么花费力气就将这座要塞兼兵营改造成为驻军指挥部,无线电部、大型会议室、营房等等一应俱全。
熊熊炉火,将古堡的大厅烘得十分暖和。在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随舰队出征的军官们大都回自己的房间休息去了。张海诺无心睡眠,看着玻璃窗户上很快堆积起来的雪,他很想知道这个时候自己的对手们都在干些什么,然而随着战争进入第3个年头,德国派往英国的间谍们效率愈发的低下。为了获得关于英国海军动向的情报,德军常常需要冒险派出昂贵的远程侦察机,但这样的侦察不但损失较大,往往也很难得到全面的情报——耳目不明,作战的效率自然要打上折扣。
就在张海诺对着新挂上墙壁的大幅海图愁眉不展的时候,他的新对手布鲁斯.弗雷泽,也在为这场来的不是时候的暴风雪而犯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