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梨园小花旦 第26节(2 / 2)
程殊墨看着王支书,“王叔,我的英语水平您是知道的。这本书有没有问题,不如让我来鉴定一下?”
王支书哪会不同意,“应该的,应该的,全大队、全公社,再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了。”
王支书虽然没点明,但是大家心照不宣,程殊墨的父亲是对外高翻,长年和外国人打交道,他们全家人的英语水平,自然都是顶格的好。
张翠茹也知道这些,不敢再多说什么。
程殊墨随便翻开一页,照着原文读了一段话。
果然,他的声音好听是好听,就是没一个人能听懂。
“什么意思?”王支书问出全场人的心声。
程殊墨语气平静,“翻译过来就是,‘养蛙期间要注意寄生虫预防,可选择杀车轮虫药进行查杀’。2”
王支书:“啊,那这不是很平常的养蛙内容嘛。”
程殊墨点点头,“对,这就是一本英译版的《科学养蛙指南》,很普通,没什么问题。”
王支书点头:“看来外国人养青蛙的方式,跟咱们中国人也差不多嘛。”
“胡说,谁不知道程殊墨看上叶龄仙了!他喜欢他,还包庇她!”张翠茹急了。
这次闹事再不成功,她在老树湾就待不下去了,所以宁愿得罪程殊墨。
程殊墨笑了:“张大姐,你可能误会了。据我了解,叶知青心智坚定,理想远大,一心只想学习,从不意这些私人感情。”
叶龄仙:“……”
她觉得这句话有些反讽,但是又挑不出毛病。
是啊,她岂止不在意,还一心想让别人都卷起来呢。
不管怎么样,张翠茹把这些书翻了个底朝天,也没再翻出什么花样。
很快,大队其他几个干部感赶到,尤其刘爱芳,她和马冬霞揪着张翠茹的错处,狠狠敲打了一番。
张翠茹算是再次坐实了陷害知青的恶名。
最终,还是高家人怕丢脸,把她领了回去。
据说第二天,高家人又是花钱又是托人,在公社找了个临时工,把这个不省心的大儿媳安排过去了。这是后话。
晚上,叶龄仙在大伙的帮助下,很快收拾好了床铺和柜子。
王支书心里愧疚,说要自掏腰包,请木匠帮叶龄仙修柜子、换锁,被叶龄仙婉言拒绝了。
她点了点,一切都恢复原样,唯独少了那本《牛虻》。
她努力回想,傍晚,程殊墨读完那页书,好像很自然地收进他的口袋里,并没有还给她?
他似乎还在生气,气她不该用处对象这件事,和他谈条件,要他读书学外语。
可他的英语那么好,为什么偏偏对这门学科,又是一副深恶痛绝的样子
他走得时候,连她对他说“谢谢”,好像都没怎么回应。
那本书十有八、九,是被他丢掉了。
算了,丢了就丢了吧,省得以后再有人找她麻烦。
更省得她以后,再在程殊墨面前丢脸。
叶龄仙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但是没过几天,王支书却再次找到了她。
老支书语气凝重,通知她组织上的一个重要决定。
第22章 学校
“什么?大队要重新开办小学, 还要让我当老师?”
因为太过意外,叶龄仙连问了三遍,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是啊。咱们老树湾, 以前的学校之所以停办,是因为早些年发过大水,收成不好,家家户户饿肚子, 不敢生娃。孩子太少了,学校自然办不下去。”
王支书解释得很详细,“这几年,虽然开始施行计划生育,但是年年丰收, 不愁吃穿了,生育数量就正常了。现在, 这些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纪,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四五十个,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 长大都成文盲了!”
叶龄仙表示理解。
每天农场集合, 总有不少大孩子、小孩子,跟在大人屁股后面, 拾麦穗、捡牛粪,就瞎玩儿。
这样下去确实不是办法。他们以后总要长大, 走进学校、学习知识,获得更多生存本领, 才是长久之计。
叶龄仙想了想:“重启小学是大好事, 但咱大队知青那么多, 怎么非要让我来当这个老师?”
王支书笑眯眯, “叶知青,你就别推辞了。前几天,张翠茹在知青点扒拉半天,只有你的柜子里放着书,也只有你还在挤时间学习。你说,大队不推荐你,还能推荐谁呢?”
叶龄仙没想到,张翠茹上次那么一闹,还能给自己带来这样的“福报”。
当老师要管一群孩子,的确很麻烦,很辛苦。但是一周有六天,她都不用再去农场干活了。食堂会额外派发口粮,大队也会给她增加补助。
最重要的是,教课之余,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备战高考。
“学校教室设在哪里?”叶龄仙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