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精彩的二胡曲2/2(1 / 2)
傍晚
西边的天空一片金黄
就在这时,一段悠扬的乐曲声由远及近,在空中飘荡,玩转流畅,跌宕起伏,非常的悦耳。
大家刚吃完晚饭,坐在院子里休息。
听到远处传来的二胡声,老爷子一脸好奇的问道:
“咦,这是谁在拉二胡?”
“呵呵,要是没猜错的话,应该是二大爷吧,他表演的就是二胡独奏呢!”张峰笑了笑说道,
“没想到二大爷二胡拉的这么好,不过平时怎么没听见他拉二胡呢?”柳老爷子点点头,然后又向张峰问道。
“二大爷的二胡拉了几十年了吧,只是最近这两年迷上了象棋,所以就拉的少了!”张峰笑着解释道。
记得小时候,张峰记得非常清楚,每天傍晚,二大爷一有时间,都会拿着个小马扎,坐在月亮湖边尽情的独奏,可惜那时候不懂得欣赏,觉得二胡的声音那么浑浊,难听死了。
长大之后,张峰才发现其实二胡也有他独特的魅力,比如其中的《赛马》这首曲子,张峰就非常喜爱。
这首乐曲以其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气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们喜爱。
无论是气宇轩昂的赛手,还是奔腾嘶鸣的骏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现得惟妙惟肖。音乐在群马的嘶鸣声中展开,旋律粗犷奔放。
由远到近清脆而富有弹性的跳弓,强弱分明的颤音,描绘了蒙族牧民欢庆赛马盛况的情形。
二胡快弓、跳弓技巧的运用,拨弦、颤音技巧的运用,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热烈的赛马场面。
“真没想到你二大爷的《二泉映月》拉的这么好!”柳老爷子一边仔细倾听,一边赞叹的说道。
“奶奶,二泉映月是盲人阿炳创作的吧?”依依也一脸钦佩的点点头,然后好奇的向奶奶询问到。
“呵呵,不错,说起盲人阿炳,还真的非常有才华……”柳奶奶对历史比熟悉,向大家娓娓道来。
啊炳(1893—1950),真名华彦钧,民间盲艺人,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阿炳一生受尽苦难,母亲秦氏在他出生后一年多就去世了;20岁时,父亲患病去世;21岁时,患了眼病;35岁时,双目失明;1950年12月4日去世,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
由于社会动乱、生活困窘,他大半生都是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人间辛酸苦辣,创作《二泉映月》时他已经双目失明。
这首乐曲,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与磨难的流浪艺人的辛酸苦辣和倔强不屈。全曲婉转流畅、跌宕起伏,是一首变奏曲式的曲子。深情的旋律如泣如诉、如悲如怒,时而委婉低回、时而激越高亢,不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愤懑和哀痛,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向往。
不得不说,生活就是一块磨刀石,许多在历史上有大成就的人,几乎都经历过社会动乱,颠沛流离。
比如古代的大诗人,大文豪,不是怀才不遇,就是遭遇贬谪,郁郁不得志,才能更深刻的认识到生活的本质,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佳作。
“走老婆子,咱们去看看,二大爷在哪儿拉二胡呢!”听了一会儿,老爷子终于忍不住,想要去看看热闹。
“爷爷奶奶,我们也要去。”
依依连忙拉着张峰的手臂,跟着爷爷奶奶循着二胡声,向村口走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