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的人生[快穿] 第388节(1 / 2)

加入书签

林母看着女儿,觉得几日不见,她变了许多,忍不住道,“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了?”

“没有事。”楚云梨嘱咐道,“无论听说了什么,你都别管,要是外人问及我,你就说不知道。记住了!”

说完,她转身出门。

林母伸手要拉,没拉住。看着女儿飞快走远,她站在院子里,一脸茫然。

上辈子的林立秋拿了五两银子被夏家赶着离开,甚至没来得及跟双亲道别。她离开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一去竟是永别。

回到家中,就看到夏清清正在叠小衣裳,林立秋再过不久就要临盆,小孩子的衣裳早已经做好洗晒完了。

夏家夫妻都不在,楚云梨进门,接过夏清清手中的小衣裳,“我来吧。”

夏清清满脸是泪,“娘,我们真要走吗?”

“是。”楚云梨摸摸她的发,温柔道,“别怕,娘陪着你。”

楚云梨就准备了两个不大的包袱,大部分是新做的孩子的衣裳和襁褓,至于她和夏清清的则带了换洗的一套。

半个时辰后,院子外传来了马车的声音。夏父两人回来了,进门后给了楚云梨几张银票和银子,“你不好带这么多银子上路,我给你换成了银票。刚好,外头是你姑姑家的马车,你们这就走吧。”

上辈子林立秋就是因为夏家夫妻非要让她坐马车走,才没能和林家道别。这一次,楚云梨也没如林立秋那般哭着非要去林家,把银子贴身收好,一手拎着两个包袱,一手牵着夏清清上了马车。

车夫都是姑姑尹家的,村里离镇上坐马车不过一刻钟的路程,到了镇上后,车夫道,“这镇上确实方便,大夫和稳婆都多,难怪夫人要接你来镇上临盆。”

对车夫说的是接她来生孩子!

这也是对外的说法。

上辈子的林立秋听到这话哭得厉害。

楚云梨面不改色,点头道,“还是姑姑想得周到,多谢你了。”

她态度温和,车夫受宠若惊,要知道,如今都传开了,这可是进士夫人,忙摆摆手道,“不用谢。”

马车驶入镇上大街,楚云梨看着外头的铺子,看向女儿,“清清想不想吃麦芽糖?”

夏清清一路上紧紧趴在她怀中,闻言,迟疑地点点头。

夏家因为要供养读书人,并不宽裕,加上夏清清只是个女儿,夏家老两口并不重视,吃穿没有苛待,但想要吃糖,除了逢年过节,平时就别想了。

小孩子哪儿有不喜欢吃糖的?

夏清清上一次吃糖,还是她爹要启程的时候特意给她买了几块,算算时间,都快一年了。

见她点头,楚云梨含笑对着车夫道,“劳烦你停一下,我帮孩子买两块糖。”

马车应声停下,车夫回身见楚云梨身子臃肿笨拙,忙道,“夫人,不如小人去帮你买?”

“不用。”楚云梨下了马车,伸手去拉夏清清,“我还得让她自己选形状呢。”

麦芽糖敲成了一块块,大大小小都有,孩子都会挑。

车夫失笑,不再执着。

楚云梨带着夏清清,选了一包麦芽糖后,跟糖铺子借茅房,然后从后门离开了。

这镇上的铺子前后相通,有时候确实有人图近便从铺子里穿过去,她们母女俩的动静并没有惹人怀疑。

拉着夏清清,一刻钟后,楚云梨已经到了镇子口,在路旁的茶寮中,她花了高价找了马车送她们母女去隔壁镇。

镇子隔镇子坐马车也就半个时辰,到了后她并没有停下,又找了马车去了县城。

因为是连夜赶路,光是路费就花了不少。

到了县城时,外面天蒙蒙亮,在城外楚云梨就下了马车,拉着迷迷糊糊的夏清清进了城,歇了半天,又租了马车,花了三天时间,才到了府城。

林立秋本身是没有出过远门的,夏俊楷想过要带她出来,但都没能成行。一是因为银子,后来就是因为孩子了。孩子太小,林立秋舍不得。尤其夏清清是个姑娘,周氏不见得会多费心。

那时候的林立秋觉得,一辈子那么长。要是夏俊楷真的出息,她早晚有机会出来见识。

但事实上,她真没见着!

上辈子的林立秋当夜住在了尹家,翌日她打算去隔壁的镇上安顿,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

夫妻十载,她如何甘心就这样被扫地出门?

总要问上一问才死心的!

但是翌日她坐了尹家安排的马车去隔壁镇时,马儿突然发疯,她和夏清清被颠得浑身是伤,不知道跑了多远才被好心的壮汉拉住马儿捡回两条命。

被颠了一场,林立秋毫不意外的早产,结果一尸两命。

临死之前,都没能等到夏俊楷回来,想要问的话自然也没能问出口。

林立秋不愿意投胎,就是想要亲自问一问,为何夏俊楷离开她大半年后性情大变,不顾夏清清和她腹中的孩子也要赶她出门,两人的感情就这般脆弱?

府城繁华,楚云梨找了个离衙门只有两条街的小院子租下。

这边大半住的都是赶考的秀才,离衙门近,还算安全。并且,邻居是读书人,自持身份,不会太奇葩。

经过几天奔波,母女两人都累坏了,但是还不能安顿,院子里有必要的家具,没被子和锅碗瓢盆,她带着夏清清又跑了一趟集市采买,她买得多,又大腹便便带着个孩子,掌柜的还让伙计帮她送了回来。

伙计是个十四五岁的半大少年,大概因为做伙计的缘故,很是健谈,楚云梨也有心,温和地同他说话,找了机会提及自己要找婆子做饭的事。

伙计一喜,有些迟疑道,“我娘就是帮人做饭的,她炒的菜很好吃。不如我让她来试试?”又补充,“要是您不满意,她绝对不纠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