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将军 第96节(1 / 2)

加入书签

右昌王大声说道:“李右宰说得极是!”

“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今陛下陈兵燕郡直面魏军,他守在后方。此战,小臣知陛下必然会胜,但魏军也非弱旅,到了最后,陛下恐怕难免有所折损,而他毫发未伤。到时,他若再发难,便就占尽上风。”

右昌王恍然,转向炽舒,恨恨道:“难怪他主动向陛下请命去守鸾道!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万万不能叫他如愿啊陛下!”

炽舒目光变得愈发阴沉,一个人来回慢慢踱了片刻,停步,转向右昌王,下令:“你速速带上人马赶去鸾道,控制住他,接替他的位置,再命他速来燕郡见我!”

第103章

左昌王能立而不倒,自然不可能心机全无。眼线火速便将炽舒遇刺险些丧命的消息传到了他的耳中。

虽然无从得知事后炽舒和右昌王谈了什么,但他当场便后背生凉,心生不妙之感。

右昌王和他争势,炽舒上位后,对他也是日渐防备,他岂会不知?

西关一战,魏军元帅姜祖望战死,这成了炽舒屡次用来激励下层军士的可夸耀的战果。然而无论怎么粉饰,明眼人心里清楚,这就是一场惨败。

为了那场战事,他们不但精心策划,还投入极大的军力。原本的目标,是彻底打乱魏军的全盘计划,将战场的压力从北方转移到魏都。如果顺利的话,他们的铁骑,甚至可以直逼长安。

那将会是何等辉煌的巨大战果。

然而,结果却是如此不堪,功败垂成。

也是西关之战过后,他开始意识到到对手的可怕之处。那种于绝地里反击搏杀的韧性和能力,足以叫这世上最强大的敌人也为之战栗。

军队尚且如此,何况是最高统帅。姜祖望虽战死,却没有战败。而他的继任者,更是用扭转战局的方式,证明了她继承于姜祖望的强悍和对部下的绝对号召力。

这样的统帅,这样的军队,足以摧垮任何敌人。

他对后面的战事已是失去了信心。

此次他自己请命来此,便是深思熟虑过后的应对。自然,他存了几分私心。然而他也有自己的无奈:敌手叫他看不到战胜对方的把握,而炽舒,不是一个能叫他放心效命的人。

自己的地位足够高了,他无意再以战养威。

此战如果得胜,自己不至于有积功之嫌。

如果战败——虽然没有一个人在公开场合里提过这样的可能,但作为一个和中原皇朝争夺厮杀了半辈子的北庭之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从前遇到晋室那样的对手,是运气太好而已。而运气,不可能总是那么好。一旦失去幽燕,毫无疑问,南都必然跟着不保。到时候,他们剩下的唯一选择,只能是离开这片膏腴之地,再次北迁,回到他们旧日的王庭去。到了那时,残酷的内部争夺必将再次上演。

他若现在保住实力,将来便有余地。

不谈进,即便是退,也足以据守自己原本的地盘。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现在忽然发生这样的意外。

是谁要取炽舒的命?

如果不是右昌王,他能想到的另外一种可能,便是魏国女帅。

甚至,如果单从炽舒身亡能获得的好处来看,比起右昌王,他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他不信炽舒想不到这一点。

但是,右昌王会放过攻讦自己的机会吗?

最重要的是,即便他自辩,炽舒真的会相信自己吗?

对这一点,他毫无信心。

为防万一,当天他便派亲信暗中赶往燕郡监视动静。

才两天,就收到了一道紧急回报,侦查到右昌王已带了人马,悄悄正往这里赶来。据说,是要以前方吃紧为由换防,调他去往燕郡。

两地之间,急行军的话,五六天便能到。现在右昌王已经上路,也就意味着,留给自己的时间更短。

目答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如果不是他谨慎,提前防备,刺探到了这个消息,几天后,等右昌王赶到,自己必定凶多吉少。

他立刻召亲信商议对策,众人无不怒火冲天。有说等右昌王到来将他杀掉。有的更狠,鼓动他占领鸾道,堵死炽舒和南都之间的这条交通要径。

事已至此,目答知自己是没有退路了。

照炽舒意思办的话,往后即便他不杀自己,自己也如自断双臂。

至于杀右昌王占据鸾道,这事不难,但办了之后,怎么善后,是个问题。

炽舒起初虽同意自己驻在鸾道,但同时,他也命右昌王的亲信驻在了南都。

这一手,应该就是为了防备他,令他和右昌王形成牵制。

如果自己动了鸾道,他必定会先将魏军放下,和南都两头夹击。那样,局面便不好收拾了。

现在,他是进不能,留?

更不能!

这个多年以来在北狄皇廷之中素享威望的左昌王,如今竟也焦头烂额,仿徨无计,在经过反复的权衡和摇摆过后,终于,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紧密监视着动向的姜含元很快便收到了消息。

夜色掩护之下,北狄的左昌王带着他的亲信和主力连夜出逃,撤出了驻防地,往北退去。推测他是要绕走南都,提前退回北庭,以便谋划将来。

这个结果,令她颇感意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