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贵妃晋升记 第101节(2 / 2)

加入书签

尤绾松了口气,将这方小印塞回元哥儿怀里:“既然是皇上所赐,你就好好收着,别弄丢了,不能让……”

“不能让旁人知晓。”元哥儿接声道。

他将那小印收到荷包最里处,朝尤绾扬扬唇:“额娘放心,我都明白的。”

尤绾愣住片刻,然后嗯了一声。

第95章 .终登基 晚上四爷回来……

晚上四爷回来, 尤绾忍不住将元哥儿那事和四爷说了。

彼时下人们都已经退下,只余她和四爷两人在帐子中坐着。

四爷一只手放在她腰上,另一只手里拿着书在瞧。

“你说, 皇上这么做, 是什么意思啊?”尤绾伏在四爷肩头, 扬起一张不施粉黛白净如瓷的小脸, 墨黑的青丝沉沉乌云一般,散落在她身后。

四爷轻轻瞥她一眼,视线下移,面上却淡定无波:“皇上一向喜欢元哥儿, 赏他一方印也没什么。”

“是这样吗?”尤绾半信半疑, 蹙着眉,微微抿起粉嫩的唇, “元哥儿还小呢, 我不想他太出风头。”

四爷挑了挑眉, 没说话,心想元哥儿出风头的时候还少吗?他倒不会像尤绾这般担忧,出些风头又如何,反正他能护得住。

四爷想起皇上今日下的令,觉得有必要和尤绾知会一声,免得她又多想。

“皇上准备再开上书房, 各府十五岁以下, 五岁以上的小阿哥,明日起都得进上书房读书。”四爷说道。

“进宫读书?”尤绾惊讶地坐直身子, 瞪圆了眼睛看着四爷,嘴巴都快合不拢了。

柔软滑嫩的触感从手中溜走,四爷不着痕迹地皱皱眉, 将人重新拽回来抱着,待那股子暖香又一次充盈鼻翼,他才满意地松了眉心。

“如今不用进宫,皇上现下住在畅春园,孩子们便在园里的无逸斋读书,元哥儿过去也费不了多少功夫。”

像其他几家住在城里的,来回就要大半天了,自然只能在畅春园里住下。

现在的无逸斋里只有宫里几个岁数小的小阿哥,打架都凑不齐人,难怪皇上开始召皇孙进园子。以往只有太子家的孩子有这样的殊荣,如今倒是大家都一样了,分不出高低。

四爷还派苏培盛去十三爷府上知会了一声,免得十三不知道此事,误了孩子的前途。

尽管尤绾听到元哥儿每日不用花好几个时辰进宫,但她还是忍不住担心:“皇上这样一说,那得有多少皇孙进畅春园啊?得有二三十吧,这么多孩子,咱们元哥儿会不会吃亏?”

元哥儿进去读书,会是年纪最小的那一拨,他又是不愿示弱的性子,府里的几个哥哥也不像是能护住弟弟的样子,要是元哥儿被欺负了……

四爷挑着眉,薄唇勾起弧度,觉得尤绾真是想多了。

他半真半假道:“哪有你说的那么可怕?元哥儿进去是读书的,有师傅和先生看着,怎会有人敢作怪?再说还有皇上的人在一旁瞧着,不会出事的。”

只是四爷知道,这要真想整人,那法子可多了去了。但这话不能告诉尤绾,不然她日日都要为元哥儿担心。

尤绾只能信了,又道:“那你也得让人看着,咱们府上好几个孩子在那呢。”

凭四爷的手腕,安插两个眼线进去,肯定是能做到的。

四爷颔首应下,尤绾还是不放心,准备起身去找元哥儿叮嘱两句。

四爷见人要下榻,忙伸手扣住尤绾的腰将人拉回来。

“夜已深,元哥儿早该睡了。”他道。

尤绾听见四爷的话,动作慢了一瞬,当即就被男人扣住坐下。

薄绸布料下多了道滚烫炙热,尤绾脸颊顿时涨红:“你怎么……不是在说孩子的事儿吗?怎么就突然……”

四爷早已放下手里的书,贴在尤绾背后伏首轻嗅,忍不住张嘴轻咬,让怀中人软了腰肢,吸气不断。

“都上了爷的榻,还想着旁人,该罚!”四爷喑哑着声音道,往上顶了顶。

他离府祭陵多日,回来后又忙着公务,怎得就不见尤绾关心他一回,嘴里念叨的一直都是几个孩子。

要是让尤绾知道他在埋怨这个,那可真是要抱屈了。三十多岁的大男人,又不是头一回出京办差,有什么好关心的?

不过尤绾离了他这么多日,确实是有些想了,她颤着指尖自己松了盘扣,衣领处露出大片雪白,便听得身后人粗了喘息,三两下去掉衣裳,寻到缝隙便闯进来。

烛燃半夜,尤绾将睡未睡,隐约还能听到四爷的轻喘,滚热的手心不停地在她小腹摩挲,薄汗浸染全身,像是将四爷黏在她身上似的。

尤绾无力地推拒他,嗓音绵缠如水:“热……”

四爷就当没听见,紧紧贴着她躺下,嘴里轻声道:“睡吧。”

那东西还不拿出来,尤绾抿着唇,委委屈屈地睡着了。

第二日,府里除了瑞哥儿之外的小阿哥,都早早地起来,往隔壁的畅春园赶去。

尤绾起来的时候,元哥儿早已出门了,瑞哥儿一个人无聊,跑回天地一家春找宜尔哈玩。

两个小家伙趴在她床沿,一个捏捏额娘的鼻子,一个拽拽额娘的耳朵,等尤绾不胜其烦地被他们吵醒,两个人又笑嘻嘻地跑得远远的,怕被额娘抓到。

元哥儿第一日下学的时候,尤绾特地带着瑞哥儿他们去园门口迎他,顺带将其他几个孩子一并接回来。

“师傅教的难不难,累不累?有人陪你玩吗?”尤绾仿佛第一日送孩子上小学的年轻妈妈,就怕元哥儿在里面被人排挤吃了苦头。

但元哥儿的心智早已远超小学一年级,哪里还用得着尤绾担忧,他轻笑道:“额娘多虑了,师傅们教的和府里的戴先生差不多,儿子能跟得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