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人事凋零(2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看了看他,也笑道:“先生先别着急,铸鼎华夏,这么大的事情还没有结论,你可不能撂挑子。”

张希孟哈哈大笑,“主公放心,此乃国之大事,臣不会疏忽的。不过臣可说明白了,这是最后一件事,别的我可不管了。”

老朱忍不住道:“先生,咱从很早就发现,你似乎不太热衷功名,给咱当官,也当得不情不愿。难道权倾天下,一言九鼎,这滋味不好吗?先生的志向到底是什么?能不能和咱说说实话?”

张希孟点头道:“主公讲权倾天下,那固然不错。可权柄越重,责任越重,殚精竭虑,连睡觉都要睁着眼睛。如果非要说志向,臣大约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只想着身居强国,衣食无忧,闲来可以读书钓鱼,仅此而已。”

堂堂大明太师,说自己胸无大志,这要是别人听了,估计都会吐血,你这还不算大志,那我们追逐的算什么?

玩笑吗!

但是老朱听来,却是无比受用,觉得心有戚戚。

没有比这话更顺耳的,毕竟对他来说,最大的理想,也不过是守着几十亩田,和妻儿一起,享受田园之乐罢了!

“要是当年的大元朝,稍微手下留情,赏给咱一条活路,又哪来的朱元璋!”

这一对君臣相视一笑,伸出手,紧紧握在一起,随后又放声大笑。

顺江而下的船舱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君臣回到了应天,朱标率领着文武重臣,一起来迎接。

朱元璋和张希孟都在搜寻人群,目之所及,两个人的情绪都有些低落。众人只当是旅途疲惫,可他们俩最清楚,人事消磨,放眼这群官吏,依旧有很多人,他们感到了陌生。

就算还熟悉的人里面,也没有几个了。

徐达还在,但是他已经辞去了御史大夫的职位,转而由郑遇春接任。

虽然依旧是军中出身,但是郑遇春属于训导员系统,不是真正领兵的将领,他接任御使大夫,性质上已经和徐达大不相同。

至于汤和,他这次没有出现在欢迎的人群中,汤和已经前往了倭国。胡惟庸担任总督,汤家却是有立国的资格,正好在筹建一个“汤国”。

作为最早的老兄弟,汤和能有这个结果,也是朱元璋心里乐见的。

倒是常遇春,这位横行天下,肆无忌惮的常十万,随着年龄增加,身上的旧病越来越多,最近更是卧床养病,也没有过来。

而文官当中,宋濂已经辞去了都给事中的位置,接替他的是高启。至于刘伯温,也因为到了致仕年龄,以少师衔,返回了老家,安度晚年。

在人群当中,能看到的熟悉的面孔,也就是钱唐,姚广孝,罗复仁,毛贵等寥寥几人。

其余大多数,都已经不认识了,或者即便认识,那也是了解不深,几面之缘而已。

时至今日,张希孟和朱元璋,都萌生了退意。

返回太师府的张希孟,见到了阔别许久的夫人。

“怎么样,你有什么打算?要不要陪着我,一起去西湖岸边,找个舒心的住处,颐养天年?”

张希孟自以为会得到夫人的赞同,哪知道江楠用力摇头,“老爷,我是九年考评上等,该到了辞官的时候,但是我还不想就这么在家里头待着。”

张希孟怔了怔,“那,那你准备干什么?”

江楠笑了,“我自然是当老师啊!”

“老师?”

“对啊!”江楠理直气壮道:“你以为算学造诣,只有凤丫头厉害啊?我的程度也不差啊!而且我又精通财务,熟悉经营。你说说,就这么陪着你做饭带孩子,是不是糟蹋了人才?”

当真是好有道理,张希孟被说得无言以对。

“那夫人打算怎么办?”

“我去找咱大儿子,还有大儿媳,聘任一个老师,带几届学生……等我干不动了,再回家安度晚年,老爷以为如何?”

张希孟挠了挠头,半晌才道:“成吧,我会在咱们的院子里,种满楠竹,等竹子长大,等你归来!”

江楠脸色微红,终于说了实话。

“多谢老爷体谅,我,我也是想瞧瞧孩子们。”

张希孟点头,“我都明白,当爹妈的,就是操不完的心。你去看着大的,我在家里照看小的。反正腿长在我的身上,愿意过去,也没人拦着。”

夫妻俩正在说着话,突然外面人声鼎沸,喜气洋洋。

“太师,冠军侯大破帖木儿!”

听到这话,张希孟不由得豁然站起,露出了喜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