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19节(1 / 2)
穆空青帮着推了把桌椅,安抚道:“今日头一天进学,课业并不很重,这才想着来集市上寻你们。往后便是娘盼着我来,我怕是也来不成了。”
听他这么说,孙氏和强婶子才略安下心来,还不忘叮嘱道:“你们都是读书人,往后可莫要往这集市上跑了,怕叫人知道了不好。”
穆空青有些辛酸,又有些无奈,眼下看孙氏一脸坚持,也知道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说通的事,干脆便点头应下,只等着日后慢慢同她磨。
周秀才说过,明日开始就要正式习字,于是穆空青今晚也不急着默《论语》了。
他得找点儿别的事情,把《周书》这事从周秀才那翻过去才行。
比如提前背下《史学提要》。
《史学提要》全书分三卷,共计六万字上下,要用一天的时间背下来,就算是穆空青都做不到。
于是他照例将它分段记忆。
第一卷 为上古卷,记先秦史。
结合他在私塾中已经背下来的部分,穆空青觉得,今晚背完第一卷 ,应当是可以做到的。
这样,明日的记诵课上,穆空青就可以主背第二卷 了。
学生的学习进度超前,怎么都比学生读了某本课外书,更能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吧?
抱着这样的想法,穆空青在第二天的记诵课上,收获了周秀才一句意味深长的:“果然天资过人。”
罢了,就这样吧。
穆空青默默低下头,不敢去和周秀才对视。
既然周秀才也没有刨根问底的想法,他索性就当这事儿没发生过。
反正周秀才也不可能想到他是投胎没喝孟婆汤。
他之所以不想叫周秀才惦记着这事儿,更多的还是撒谎被拆穿的羞耻感作祟。
如果要说这事儿对穆空青有什么切实影响,那就是周秀才对他的课业盯得更紧了。
以《史学提要》的教授过程过程为例。
周秀才那边刚教到先秦史,课上考校的内容也多是春秋诸国之事。
可到了穆空青这边,那就是全书随机抽查,时不时还抽冷子问两句旁的内容。
最过分的是,周秀才还曾猛不丁问了他一句:“何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句话在穆空青前世,怕是小学生都听说过。
由于太过熟悉,穆空青竟也没察觉半点不对,顺着便答了下去。
于是当天中午用膳的时候,秦文启实在忍不住了。
他顶着穆云安明晃晃的嫌弃,硬是蹭到了穆空青身边的位置,明里暗里地去套穆空青的话,一副“你今儿不给我个叫我满意的说法,大家就都别想好好吃饭了”的架势。
穆空青简直拿他没辙,只能一遍遍强调:“我只是记性好了些,所以才学得快些!”
谁知道秦文启嗤笑一声:“就凭咱俩这交情,你还跟我遮掩!记性再好,也不可能凭空领会释义吧!”
穆空青又搬出了应付穆云平和穆云安的那套说辞:“释义都是我在书肆看来的,我记性好就记下了!”
现在的穆空青,已经被秦文启念叨得头昏脑涨,满心里都是咱俩能有什么交情,不就是多说过几句话的同窗吗?
完全没注意到秦文启话中的“凭空领会释义”是什么意思。
直到秦文启不服地辩驳:“得了吧,旁的书可以在书肆中翻看,可没听过有书肆大方到连注解书都叫人翻看的!若是这都能叫你看了去,咱还来私塾念什么书啊!都到书肆去便是!”
穆空青才反应过来,糟,他现在还没到买注解书的程度,也完全没考虑过书肆根本不会叫人翻看注解书。
这下好了,叫秦文启这么一嚷嚷,连穆云平和穆云安看向他的眼中,都带上了不解。
穆空青当机立断转移话题:“那便是夫子随口提过,我便记下了的。”
秦文启顿了片刻,穆空青看他的表情,心里松了口气。
谁知这气刚松一半,又听秦文启狐疑地问:“夫子何时讲过《孟子》?该不会是你已学完了《论语》,私下里央夫子教的吧?”
穆空青脊背一僵。
完了,他这才反应过来,为什么今天秦文启追着他不放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是《孟子》中的句子!
而他们现在,《论语》都还没学完呢!
面对三人如出一辙的狐疑,穆空青硬着头皮点点头,张嘴就开始胡扯:“夫子知晓我学得快,便随口说过几句。”
穆云平和秦文启被糊弄过去了。
穆云安却又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看得穆空青快维持不住面上的笑了,他这才低头吃饭。
好容易熬过了午膳,下午习字时,周秀才又在穆空青桌边站了一会儿,语气平静地投下一颗惊雷。
穆空青手一抖,他好容易写完的一张大字,就这么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