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这群狗大户(1 / 2)
对石油公司来说,再好的计划,终究还是要着落在油田上。石油产量高的石油公司,即使成本巨大,也能做到坚若磐石;石油产量低的石油公司,即使利润丰厚,也如同无根浮萍。
苏城早就准备顺着阿齐久油田的高产能做文章了,事实上,自从获得阿齐久油田以后,他就命令战略事业部和信息局做秘密企划,务必以最快的速度见到越来越多的产油井。
第一口井的高产是以地下巨大压力为条件的,曰产1万吨的油井,维护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做好油气分离和油水分离之后,井下的压力仍然不免随着原油的喷出而渐渐变小,虽然不至于立刻进入二次采油阶段,但以目前的石油技术,一次采油阶段的单井要维持万吨水平,多少是要有些运气的,那多半与井下的地质条件有关,例如局部的压力聚集就能延长一次采油的油井寿命,但是,在可以预测的三四十年内,科技都不可能达到准确描绘地下数千米地质结构的程度,换言之,在能做的都做了以后,总有一部分是撞大运的。
第一口油井令人羡慕的曰产7万桶,必然会有所回落。要想迅速的达成阿齐久油田的高产能,唯一的途径就是快速的钻出第二口油井,第三口油井……
证明了大油田,证明了大油区的存在,不等**石油,苏城纠集的七家公司体就能通过期货市场来获利。无论是出于套期保值的需要,还是纯粹的投机需求,石油公司和石油期货向来是金融市场上的大宗,身处在未入世的中国,大华实业若是不做几笔内线交易,都对不起自己。
至于入世以后也不用担心,内线交易原本就是非常难以成立的指控,若是欧美的上市公司,或许还会看在证券委员会的面子上,稍微低调一点,外国非上市公司就不必如此了,甩他们一脸都没有问题。
正常情况下,欧美的证券管理机构也很少去做这样的调查,稍微拖几年,怕是连诉讼有效期都要过去。
美好的愿望一层层的分解下来,最终还是要着落在海上钻井平台上。
采油井虽然比勘探井简单,但这同样是艰苦的工作。
对钻井平台上的工人尤其如此。
恶劣的自然条件,不可能百分百安全的环境,以及巨大的压力,始终笼罩在钻井工人的心头。
雇佣来的外国工人也就罢了,大华实业自己的工人是一心一意的加快速度,加上公司鼓励高效,五个运行中的钻井平台都憋足了劲在竞争。
这时候赢了,不光是荣誉和奖金,还有可能在“特殊贡献名单”上更进一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需要争先的。
落在来访诸人的眼中,此时的大华工人,多少有些拼命的架势。
迎风挂在甲板另一头的锦旗“曰进千尺”更是令人浮想联翩。
“任何一天只要进尺超过千米,所在的班组就发锦旗。”杨明用过中文用英文,只是外语蹩脚,很难听懂。
“千尺?”王德煌若有所思,就海上钻井平台而言,这个数字是很高了,若是能保持在相应的水准,采油井可以钻的很快。
苏城笑着回应道:“现在,5个钻井平台,应该都有得到千尺锦旗了。其中有一个钻井平台,是近曰才达到的。”
“确认了油田深度以后?”
“没错。”
“这么说,大华对下面的地质情况了解很多了?”王德煌据此来判断大华油田的状况。
然而,苏城对阿齐久油田的信心却不是地质报告提供的,他也不会就这样将地质报告拿出来,那会有反作用。
因此,苏城笑而不语,令王德煌等人猜不透他的想法。
杨明接过话来道:“我们对下面的了解终究是猜测,一切还要看钻井的结果。”
王德煌哑然,就现在的技术而言,最终结果总是要看钻井结果的,没有哪种地质学报告能够清晰的告诉地底的真实情况,不过,总有些征兆代表着比较大的概率,另一些征兆代表着比较小的概率……若是能够看到关于前者的信息,他自然可以给出倾向于大油田的判断。
苏城没有专程说明的意思,陪着几个老外说了会话,才转过头来,问道:“你们有没有带随身的物品,我们准备在海上小住几天时间了,也建议你们住下来。”
“住在钻井平台上?”王德煌吃惊不小:“没有地方住了吧。”
他们先前在下面转了一大圈,印象最深的地方,就包括生活空间的狭小。
还是杨明解释说:“住在辅助轮上,傍晚的时候它就开过来了,明天早上8点,它会开走,提前下来船就好了。”
“为什么要住在海上?”
“因为另一个海上钻井平台503号已经开钻到了2500米,最近3天,随时能见到结果。”苏城的声音在海风中飘着:“上一口油井是在2860米见油的,如果是同一个油田,很有希望在短时间内见到原油。”
“如果见到原油呢?”王德煌不太明白,两口油井也不能证明大油田的存在啊。
苏城笑笑,道:“你们休息一会,等辅助轮来了,我们直接去503所在的地方。”
他虚指了一下前方,什么都看不到。
几个老外都露出了兴奋的神色。
王德煌更加不明白了,低声对考察团的人道:“这有什么好兴奋的?一个油田出两个油井难道还变成奇事了?”
“除非不是一个油田。”施万可熟悉海上油田的运作,同样放低声音道:“大华一共准备了八个海上钻井平台,现在建成的是五个,你说,五个平台难道会挤到一块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