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八章 祝帅(1 / 2)

加入书签

朝鲜和大明不同,这点朱怡成心里很清楚,再加上朝鲜的历史因素,朝鲜人对于大明的感触是极其复杂的,在当年朱怡成定下吞并朝鲜之时就有所考虑。

如果并吞朝鲜进行的顺利,那自然是两说,可一旦朝鲜那边起什么妖娥子,那么朱怡成也不会客气。

再说,朝鲜是朝鲜,大明是大明,朝鲜人既不想做大明人,朱怡成当然也不会惯着他们,所以当朝鲜地方叛乱的消息传来后,朱怡成心里就有了想法,这种苗头不能有,绝对要打压下去,而且得狠狠打压。

至于像史贻直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辽东的满清自己投降,朱怡成心里是嗤之以鼻的,从一开始朱怡成就没相信过满清会乖乖投降,轻易把辽东拱手交给大明。在朱怡成看来,满清此举只是拖延时间罢了,而现在朝鲜突然内乱,其中还有着满清的影子,那就更证实了这点。

之所以朱怡成没有直接让史贻直中断和满清进行接触,一来是考虑到借着机会给对方一种错觉,二来也是给史贻直留几分面子。

无论史贻直再如何,他毕竟是朱怡成任命的首席军机大臣,而且在朝中史贻直属于清流,名望颇高。对于这种臣子,朱怡成虽然现在心中很是失望,可必要的姿态还是必须有的,在朱怡成看来现在这样也是给史贻直一个机会,如果他能及时醒悟过来的话对于他自己和朱怡成也不算坏事。

丢开史贻直暂且不说,眼下摆在面前的就是朝鲜内乱问题。辽东战略不可拖延,这仗也是非打不可。而现在,朝鲜的明军根本就顾不上回军平叛,至于汉城的兵力原本就不多,更抽不出多少来解决问题,所以朝鲜内乱如何平定,大明又如何借此确定在朝鲜的权威,甚至借这机会一举扫平朝鲜国中对大明有居心叵测的地方势力,这是极其重要的。

这也是朱怡成突然间把祝建才找来的原因,而现在祝建才的回答也证实了朱怡成的眼光不差,眼下朝鲜这个情况,派其他人过去恐怕都会头大,甚至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可是祝建才却不同,这位曾经纵横中原的枭雄恰恰正是解决朝鲜问题的最好人选。

相比其他人,祝建才不仅是义军出身,更是深知造反的“精髓”,再加上他这个人眼光独到,心狠手辣,为了目的又不择手段,如果放在本土恐怕会惹出麻烦,但放到朝鲜那边却是一条最好的猎犬。

当日,等祝建才离开皇宫时,他的表情同入宫前完全不同。

如果说入宫前的祝建才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清,那么出宫时的祝建才是昂首阔步满面春风。

除此之外,朱怡成直接给了祝建才一个朝鲜总督的职务,这个职务虽然只是暂设,但从品级来讲已同黄滔涣相同,可以说是祝建才归顺大明后第一个实职,虽然这个实职有些水分,而且总督的也是朝鲜之地,但这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足以让祝建才心中兴奋不已。

除去朝鲜总督的任命,朱怡成还直接从京营中调拨了两营人马给祝建才,以作为他的督标部队。此外关于朝鲜地方平叛和保证朝鲜对辽东的战略后勤等方面,朱怡成也一应交给了祝建才负责。

汉城留守汪文作为黄滔涣和祝建才之间的联络人,除继续担任汉城留守外,还负责汉城的警备安全。

所以从这点来讲,祝建才这个所谓的总督其实权利并不大,一来大明在朝鲜的军队不受他的控制,依旧由黄滔涣等人负责,二来汉城作为朝鲜中枢,依旧掌握在汪文手里。

而祝建才这个总督说白了手下的兵员也就是京营的两个营,加起来不过一千多人,此外他拥有独立平叛和掌握除汉城、平壤至于辽东前线征用的朝鲜军队外的朝鲜军,以作为平叛和保障后勤需求。

带着一千多人去朝鲜,这人数的确是少了些,这倒不是朱怡成拿不出更多的兵马给祝建才。

一是因为时间紧迫,朱怡成没太多时间从其他地方调兵。

二是因为大明至朝鲜只有走海路,运兵要依靠船只,而海军的调动和运输兵员都需要时间,在短时间内也只能满足这些人员和物资的运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